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陽明山國家公園七星山生態之旅活動紀實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陽明山國家公園七星山生態之旅活動紀實,2017/2/25》
雖然連下了幾天雨,但會友們仍熱情不減,36人北上挑戰七星山主峰。

當遊覽車進入仰德大道時,我們看到外頭雨勢變小,於是立即點開中央氣象局的雷達回波圖,似乎會有二小時的「小雨」時段。原本大家還在擔心雨大上不了山,看到雨小了,大家就決定趁雨小上山。

抵小油坑遊客中心後,我們先聽了解說志工張先生為我們簡介陽明山的火山概況後,緊接著就在這濕冷的天氣,進入了步道,往七星山主峰前進。

七星山的北側受到東北季風「風剪效應」的影響,使得許多樹木長不高,而讓植被呈現以包籜矢竹、白背芒為優勢的植物社會。

這裡也出現了號稱雲葉(昆欄樹)的植物,故名思義他就是生長在雲霧帶中,在中部他的分佈在海拔1800~2500m,但在陽明山卻因北降效應,使他的分佈降至800~1000m。昆欄樹是非常特別的植物,他具有假導管,是裸子植物與種子植物的中間型。

今天協會的隊伍中,有不少會友帶孩子來參加,最小的是6歲,這些孩子非常棒!全部都登頂七星山主峰。

在越過主峰後,南側的背風面的植物社會「森林」與北側的「高草原」截然不同。

我們抵南側步道1.2km的緩坡處,這裡的森林頗為茂密,我們在此設立了一個10m x 10m的樣區,進行生態調查(已事先向陽明山國家公園申請)。調查紀錄如下附件。

此森林的喬木層樹高只有8公尺,以紅楠、樹蔘、墨點櫻桃為優勢,地被有著數量非常多的樹苗,這顯示此區域的森林更新狀況良好。

在濕冷了一天後,我們前往馬槽花藝村溫泉餐廳,很開心地去泡湯吃飯。

今天雖然下雨,但大家都在互助下,順利完成了七星山森林生態的體驗。在此非常感謝司機鄭善營先生的辛勞,也感謝陳欣一協助生態調查,更謝謝許多會友幫忙進行照相紀錄與支持。

3/25~3/26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將舉辦霧社高峰地區廢耕果園復育天然林的活動,屆時歡迎大家一起來種樹,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能讓台灣早日恢復美麗的山河大地!

附件: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植物社會生態調查紀錄:
日期:2017/2/25
地點:台北七星山步道南段1.2km
座標(97):305895,27804060
海拔:788m
樣區:10m x 10m
坡向:200度
坡度:10度
紅楠-墨點櫻桃優勢植物社會

T1:喬木層,高度8m,覆蓋度90%
紅楠(3,1)、長葉木薑子(2,1)、江某(1,+)、樹蔘(1,+)、墨點櫻桃(2,+)、台北玉葉金花(+,1)、小花鼠刺(1,+)、山龍眼(1,+)

S:灌木層,高度3m,覆蓋度50%
烏心石(1,+)、樹蔘(1,1)、墨點櫻桃(1,1)、小花鼠刺(1,+)、薄葉風藤(+,1)、骨排蕨(+,1)

H:地被層,高度1m,覆蓋度90%
紅楠(+,1)、樹蔘(+,1)、小花鼠刺(+,+)、墨點櫻桃(1,1)、山豬肝(1,2)、台北玉葉金花(+,+)、山龍眼(+,1)、三葉崖爬藤(+,2)、奧氏虎皮楠(+,1)、山桂花(1,1)、廣葉鋸齒雙蓋蕨(+,2)、深根卷柏(4,4)、杯狀蓋骨碎補(+,1)、台灣土茯苓(1,2)、距花黍(+,1)、茶(1,1)、石月(+,+)、赤車使者(+,1)、狹瓣八仙花(+,+)、山月桃(2,2)、紅果金粟蘭(1,2)、薄葉風藤(+,1)、百兩金(+,1)、鬼桫欏(+,+)、烏心石(+,+)、伏石蕨(+,1)、骨排蕨(+,1)、杜英(+,+)、糙莖拔契(+,1)、杜若(+,2)、鞭葉鐵角蕨(1,2)、深紅茵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