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4日 星期三

2019/7/21~7/22【臺灣山林復育協會《新竹司馬庫斯生態之旅紀實》】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新竹司馬庫斯生態之旅紀實》2019/7/21~7/22】



















這個月我們剛好上完蘇夢淮老師所講授的櫟林帶,因此特別安排大家前往司馬庫斯的巨木群,實地瞭解上部櫟林帶「針闊葉樹混淆林」的結構與組成。


因泰崗至司馬庫斯的產業道路有通行時間的管制,故第一天上午我們先在內灣老街走走,中午才出發上山。


§ 樟腦與山區的戰役

在內灣出發,從錦屏過了宇老後,一路下坡到了溪谷最低點秀鑾吊橋。這裡是大漢溪(大嵙崁溪)二大支流塔克金溪與薩克亞金溪的匯流處,百年前日治時期臺灣總督佐久間曾率領大軍壓境,數場戰役牽動著北泰雅族的興衰。

從清末到日治時期,殖民者不斷征伐大漢溪上游的原住民,主要目的是為了海拔500~1500m楠櫧林帶「樟腦」的龐大利益,最後在日軍強大的武力下,山區稜線及制高點紛紛設置了駐在所與砲台,在1914年各部落為了生存,才被迫屈服。


§ 北泰雅族的興衰

大漢溪上游的泰雅族的祖先,據說是17世紀時,由大頭目武塔從北港溪中游的瑞岩社輾轉遷徙到這個地區,其中鎮西堡Ginsibo就是最初建立的部落之意,之後族人開枝散葉,在二三百年間成為北臺灣最強大的原住民族。

但因近百年來殖民者的壓迫及外來文化的入侵,時至今日為了討生活,年輕人出走前往都市,而讓山區部落的血脈式微。


§ Tnunan Smangus互助共生

此次我們前往的司馬庫斯部落,在三十幾年前也面臨的這樣的困境,沒有聯外道路,沒有電,生活不便,使得家戶愈來愈少,人也愈來愈少。當時頭目倚岕.蘇隆在夢境中看到巨木群,果真與族人在傳統領域的森林中發現到了巨木。

頭目倚岕.蘇隆這幾十年來帶領族人發展生態觀光的同時,亦特別關注泰雅族文化與血脈的延續。因此發展了Tnunan Smangus互助共生的社會制度,此制度以部落議會為基礎,土地共有,並在分工合作下,照顧每個人的基本收入,也為所有人提供了全人的照顧(醫療、教育、婚嫁、生育...)。


§ 用愛關懷所有生命

泰雅族語Tnunan是「編織」之意,他們衍伸意涵希望族人能遵循著傳統的Gaga,及實踐基督精神,用愛來關懷每個族人與山林的所有生命!

在司馬庫斯似乎看到二個月前在山佳伊讀書會分享過的一本書「禪定荒野The Practice of the Wild」所寫的內容。書中曾提到,在山林中,人才可以學到與其他生命的相互尊重,我們每一頓飯菜都是其他生命的犧牲,才換取我們生命的延續,面對每一餐我們都應像基督宗教的聖餐一樣,對這些生命充滿感恩與尊重。這是基督精神,也是泰雅族的Gaga,但人只有與大自然在一起時,才有機會學習這樣的愛!


§ 檜木林生態巡禮

司馬庫斯的夜晚真的令人陶醉與放鬆!經過一晚的休息後,第二天05:30在清晨山嵐的伴隨下,我們出發前往了巨木群。

抵達巨木群的第八號巨木時,雖然下著雨,但我們仍拉設了20m x 20m進行森林生態的調查,目的是要讓大家驗證上課時所述的檜木林生態。


回顧一下蘇夢淮老師在植群生態講義中「上部櫟林;霧林(cloud forest);針闊葉混淆林;檜木林」的重點:

1.雲霧帶(cloud zone)形成原因:海洋 + 高山島
2.突出層:針葉樹(紅檜、扁柏、台灣杉、香杉)
3.樹冠層:殼斗科(森氏櫟、毽子櫟、鬼石櫟);樟科(霧社木薑子、玉山木薑子、假長葉楠);昆欄樹;台灣蘋果
4.次冠層:毛柱楊桐;白花八角
5.地被層:台灣瘤足蕨;稀子蕨
6.著生植物:黃花著生杜鵑;凹葉越橘;石吊蘭

在20m x 20m的樣區中,有別於臺灣其他的森林生態帶,這裡出現了突出層。


在突出層中,以巨大紅檜為優勢,高度達45m,紅檜的樹上也記錄到了黃花著生杜鵑,這是一種只在雲霧帶才會出現的著生型灌木(非常特殊)。


接下來,樹冠層中,則以長尾栲、木荷為優勢,也出現了著生的石吊蘭。


在次冠層中,木本植物有臺灣灰木、長葉木薑子、木荷、珍珠蓮、毛柱楊桐、假長葉楠、墨點櫻桃、薯豆、長尾栲、烏心石、厚皮香、狹葉櫟、早田氏冬青,其中「毛柱楊桐、假長葉楠」是講義所提及的。


地被層物種數非常多,計有49種,以赤車使者較為優勢,其他都是零星分布,其中「稀子蕨」是檜木林的指標物種之一。(詳細的調查資料如附件)


§ 檜木與觀光

在臺灣其它著名的檜木觀光景點,因大部分的遊客只在意「檜木」,使主管單位為順應觀光,而將檜木周邊進行清理,來凸顯巨木!

經過清理的觀光,不僅讓人們失去了生態教育的機會,也造成許多伐木後殘留下的巨木,在淪為觀光後,因孤寂而陸續死去,因為這些巨木失去了數千數百年來跟他們相依在一起的眾多生命!


§ 陽光希望

透過部落的族人拉互伊沿途的解說,讓我們瞭解到司馬庫斯為了泰雅族文化的傳承,非常努力地保護這片山林,透過文化與山林的結合,也才讓我們有機會欣賞到這片原始檜木林的美。

此次司馬庫斯的巡禮不只是觀光,也是跟森林的對話,藉此問候這些千百歲的檜木爺爺。在森林中,雨停了,陽光撒落在樹梢上,就像是陰霾結束後,透出和煦的陽光,而這一絲的陽光猶如一絲希望,期待有朝一日森林、雨水、陽光、土地與人可以一起和諧。


致謝:

感謝司馬庫斯部落議會同意讓我們在巨木群中舉辦這場的生態研習之旅,謝謝拉互依沿途精采的解說,謝謝欣一帶領大家進行森林生態調查,謝謝淑茹、白白、巧如、信旭、永億、映潔、芋秀一起幫忙相關的行政工作,謝謝永億招待大家吃的西瓜李子,謝謝部落廚房對我們這二天的照顧,也特別感謝我們協會80幾位夥伴不惜路途遙遠一起參與了這場知性之旅。

照片來源: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
#新竹司馬庫斯生態之旅
------------------------------------
附件1.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新竹司馬庫斯巨木群生態調查》
日期:2019/7/22
地點:新竹司馬庫斯巨木群
植物社會:《紅檜-木荷(長尾栲)》植物社會
坡度10°;坡向 135°
海拔高度:1,655 m
樣區面積:20m×20m
座標(97):北緯24.574146°,東經121.359718°
備註:司馬庫斯巨木群,第八號巨木 
調查:陳欣一;紀錄:黃香容
~突出層,高度45m,覆蓋度70%~
紅檜(4.3)、木荷(2.+)、臺灣五葉參(+,+)、小膜蓋蕨(+,1)、黃花著生杜鵑(+,+)

~樹冠層,高度25m,覆蓋度60%~
木荷(2,+)、珍珠蓮(1,1)、青棉花(1,2)、長尾栲(2,+)、石吊蘭(+,1)

~次冠層,高度10m,覆蓋度70%~
臺灣灰木(1,1)、長葉木薑子(1,1)、木荷(1,1)、珍珠蓮(+,1)、毛柱楊桐(1,+)、波氏星蕨(+,2)、假長葉楠(1,1)、墨點櫻桃(1,1)、青棉花(1,2)、薯豆(1,+)、長尾栲(1,1)、烏心石(1,+)、厚皮香(1,+)、狹葉櫟(1,+)、早田氏冬青(1,+)、書帶蕨(+,1)、擬水龍骨(+,1)、肢節蕨(+,1)、阿里山舌蕨(+,1)

~地被層,高度2m,覆蓋度60%~
山桂花(+,2)、長葉木薑子(+,1)、伏牛花(+,1)、屋久複葉耳蕨(+,2)、珍珠蓮(+,1)、細枝柃木(+,1)、毛柱楊桐(+,1)、香桂(+,1)、波氏星蕨(+,2)、糊樗(+,1)、假長葉楠(+,1)、墨點櫻桃(+,1)、瓊楠(+,1)、青棉花(+,1)、臺灣崖爬藤(+,1)、骨牌蕨(+,2)、排香草(+,2)、海州常山(+,+)、蓬萊天南星(+,+)、庵美雙蓋蕨(+,1)、紫花野木瓜(+,1)、硃砂根(+,1)、白新木薑子(+,1)、韓氏耳蕨(+,1)、薯豆(+,1)、華中瘤足蕨(+,2)、臺灣鱗毛蕨(+,2)、長尾栲(+,1)、大葉石櫟(+,1)、烏心石(+,1)、稀子蕨(+,1)、石吊蘭(+,1)、厚皮香(+,1)、假菝契 (+,1)、細梗絡石(+,1)、臺灣土伏苓(+,1)、臺灣樹參(+,+)、狗骨仔(+,1)、阿里山莪白蘭(+,+)、黑柄貞蕨(+,1)、赤車使者(1,2)、深紅茵芋(+,+)、臺灣松蘭(+,2)、南五味子(+,1)、阿里山根節蘭 (+,+)、細葉蕗蕨(+,1)、書帶蕨(+,1)、擬水龍骨(+,1)、生芽鐵角蕨(+,+)

※改良式Braun-Blanquet調查法:
調查時記錄植被的層次、分層高度、各層次總覆蓋度、各層次組成物種之覆蓋度與群聚度。
《覆蓋度》
+,0~3%
1,3~10%
2,10~25%
3,25~50%
4,50~75%
5,75~100%

《群聚度》
+,出現1~2株
1,零星分散
2,普遍分布或小塊群聚分布
3,中等群聚分布
4,大塊群聚分布
5,全面分布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