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臺灣山林哲學的行動與建構─為自己負責,擺脫殖民


臺灣山林哲學的行動與建構─為自己負責,擺脫殖民
/蔡智豪(臺灣山林復協會理事長)
§ 為自己負責,擺脫殖民
臺灣在上個世紀,因政治的關係,去臺灣化,人們流失了母語及對環境、社會、歷史、文化的認識。也因過去不願落地生根的政治目標,斬斷了人們與這塊土地最深的連結,而衍生許多負面的影響。

生態學的基本概念,一個生物的族群在有限的空間、水、食物等條件下,個體數量的成長最後會趨於小幅擺盪的穩定,若刻意使之無限成長,則會造成崩解。換言之,臺灣最重要的是「人口政策」,因目前看到的各種問題,大多是「人口增加」直接或間接所造成的,如能源、汙染、水資源、糧食等。

臺灣這塊土地上,過去原住民的祖先在此居住數千年,近四百年來,因其他族群與文化的進入,而讓臺灣處於「殖民地」的狀態。殖民統治者的目的在掠奪這裡的自然資源、農產、勞動力…,因此所有思維聚焦在經濟的產能。

過去荷蘭殖民時,掠奪了數百萬的鹿皮,造成梅花鹿的浩劫;清領時,伐樟取腦,摧毀低海拔生態系統;日治時,大量檜木、農產往母國輸出;國民政府來台,所有資源一切為反攻而犧牲…

現今這個社會雖經過民主的選舉,但其體制未擺脫「殖民地」,透過現代版的「殖民系統」,臺灣從自然資源、農產,轉而被掠奪乾淨的空氣、水、土壤。乾淨的環境被轉化為錢,再透過全球經濟巧妙的運作,讓這塊土地的血汗持續被輸出。而這些「殖民者」可能是跨國企業、可能是某個國家,但都在此系統中被隱藏了起來。

臺灣未擺脫「殖民地」,另一個特徵就是至今沒有「人口政策」,在高密度的人口下,仍鼓勵多生,因為殖民地的目標「一切為生產」,其中人口即代表了生產力!

有些人瞭解這樣的狀況,故不論政局如何演變,他們就是不願參與體制,因為他們不願成為殖民加害的幫兇。

臺灣若要擺脫「殖民地」的困境,這個社會就必須一起學習「為自己負責」。負責是願意承擔脫離殖民後,在不剝削這塊土地的原則下,以有限的收入來調整生活的方式,也願意以這塊土地為家,與所有住在這裡的人一起攜手合作,一起努力。

「為自己負責」是擺脫殖民地的最後的一哩路,也唯有如此,臺灣才有機會建構出人們在這塊土地上的環境倫理,也才能撫平這四百年來殖民所造成的傷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