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臺灣山林哲學的行動與建構─生命共同體,我是我們的一部分

臺灣山林哲學的行動與建構─生命共同體,我是我們的一部分
/蔡智豪(臺灣山林復協會理事長)

§ 生命共同體,我是我們的一部分
看著日前友人從英國帶回來的機械式「懷表」,上緊發條後,秒針滴滴滴的走動。送這份禮物的朋友說,因為時間像是生命,不停地在流動,而志業也因有限的生命,才展現出意義。

生命到底是什麼?對人來說,這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因為生命不只是生理的運作,還包括意識等複雜的心理層次。而生命又像一個旅程,若旅程目的地不明確,人不知生命終極的去處,那整個人生就會陷入迷惘與茫然。

記得有一個海浪的故事,敘述一個小海浪享受著和煦的陽光、海風,非常的愜意、非常的快樂,但慢慢的,當他快靠近到岸邊的時候,他看到其他的海浪拍擊到礁岩,變成了浪花不見了。他突然間變得很憂愁,旁邊的海浪問小海浪你怎麼了?小海浪告訴完原由後,旁邊的海浪跟小海浪說,小海浪、小海浪,我們並沒有不見,我們永遠是大海的一部分……

的確,人的生命也是一樣,我們的「形體」消失後,我們依然存在,因為我們是生命共同體的一部分。

人的「形體」是一個載體,承載了基因、思想。

每個人的基因不是無中生有的,而是經由繁殖的過程,傳遞獲得的,透過「形體」的承載,而讓這些基因一直存在著。

思想亦同,也是以人為載體在傳遞。換言之,我們的基因、思想,不會因為「形體」消滅,而消失。「形體」就像是海浪一樣,在時空因緣之下,聚集而成,來來去去。

人的基因與其他生物有著不同大小的重疊,相似度架構出演化的族譜,換言之,所有的生物都是一家人,而每個人也都是七十四億人的一部分。

「形體」承載著思想,每個人的思想細小片段,也像基因一樣,會進行插入或重組,產生新的思想。「形體」也因不同的思想,而讓行為有所差異。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生命到底是什麼?如果每一個人的基因、思想,都是永世永存的,那「我」是什麼?

「我」是一種意識感、存在感…。而這樣的意識感,若由個體延伸到群體,一個人如果能感受到自己是七十四億人的一部分,是地球生命的一部分,這樣延伸將使人的思想重組,而引發二十一世紀的新思想。

生命終極的去處明確,人就會平靜,面對「永存」的概念,「我們」並不會消逝,如小海浪永遠都是大海的一部分,若人能感覺到「我們」,那人類社會在此世紀,也將因此而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